为什么英国预备学校的孩子,看起来比亚洲孩子更‘孩子气’?
- ukindepschool
- 9月1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很多亚洲家长在送孩子到英国预备学校后,第一眼观察往往是:“这些英国孩子看起来比我们的孩子更孩子气!”
一开始,这可能会让家长感到意外甚至担心。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弱点,而是反映了教育理念、童年经历以及长期发展的不同。
1. 童年的文化差异
在亚洲的许多地方:孩子从小就被期望在学业上出类拔萃。他们可能上课时间长、参加补习班或课后兴趣班,专注于考试和学习。玩耍与自主探索通常被视为次要。这种环境下,孩子看起来更成熟、专注、有纪律。
在英国:预备学校强调学术与个人发展的平衡。孩子被鼓励玩耍、探索、承担责任。老师认为,这些“孩子气”的行为——好奇心、尝试、想象力——其实对情感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。
所以,表面上的“孩子气”,其实是培养独立性、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一部分。
2. 童年游戏的科学依据
心理学研究显示,童年的经历会对个人发展产生长期影响:
游戏培养韧性:自由、无结构的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、解决问题以及理解社交关系。美国儿科学会(2018)指出,游戏对情感健康至关重要,也能培养关键生活技能。
延迟满足与自主性:过度结构化、压力大的童年能促进学术表现,但可能限制孩子的自主性、创造力和冒险能力。
童年未满足的需求会延续到成年:研究显示,如果孩子在童年阶段缺少自由探索、玩耍和情感体验,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去“弥补”这些经历——比如尝试新的兴趣、旅行、探索职业或生活方式。换句话说,童年缺失的部分,成年后仍然需要通过实践去补偿。
相反,那些童年经历平衡、既有学业也有探索的孩子,成年后往往更自信、社交能力更强,并且能更顺利地应对人生挑战,无需过多“补课式”的人生探索。
3. 社交成熟 vs 学术成熟
亚洲家长之所以觉得英国孩子“孩子气”,很大原因在于社交与学术成熟的差异:
学术成熟:从小努力学习、成绩优异的孩子,看起来更成熟、有责任感,也更自律。
社交/情感成熟:英国孩子可能学术上落后一些,但通常在沟通、自信、团队合作和领导力上更有优势。
社交成熟同样是重要的智力形式,尤其在未来的职场和生活中,往往比单纯学术成绩更具影响力。
4. 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年
举两个假设的例子:
孩子A(亚洲模式):从小专注学习、补习和考试,玩耍和探索有限。成年后虽然能力很强,但可能在创造力、冒险精神或社交能力上需要花更多时间去“补课”,尝试新的兴趣或生活方式。
孩子B(英国平衡模式):学业和兴趣活动兼顾,既有结构又有自由探索。虽然学术上可能稍落后于孩子A,但更独立、自信、适应力强,成年后能顺利面对复杂挑战和人际关系,无需额外弥补童年经验。
这说明,“孩子气”其实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基础。
5. 家长的启示
重新定义“孩子气”:活泼好奇的孩子不是不成熟,而是在培养独立、创造力和情商。
平衡学业与自由:保留孩子努力学习的优点,同时鼓励探索、玩耍和自主决策。
关注情感成长:多与孩子交流感受、友情和团队合作,而不仅仅是成绩。
把童年看作人生的准备阶段:童年的体验不仅仅是学业,更是培养应对未来生活的能力。
6. 实用建议
观察而非比较:不要仅以学术成绩与英国孩子比较,而要观察孩子如何在独立性、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上成长。
在家鼓励玩耍:支持孩子发展兴趣、运动或创意活动。
允许犯错与尝试:英国教育强调从试错中学习,家长应鼓励孩子将失败视为成长机会。
结合纪律与自由:保持学习规律,同时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去探索和体验。
7. 总结
亚洲家长看到英国孩子“孩子气”是正常的,但这正是英国教育的优势所在。
孩子不仅在学习知识,更在学习如何生活、如何建立人际关系、如何成长为自信、全面发展的成年人。
有时候,童年的一点“孩子气”,正是未来成为更有能力、更自信、更充实的成年人的关键。
.png)







留言